据新华社电 自2006年年底中国首只具有私募性质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发起设立以来,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在中国快速发展。诸多业内专家均表示,目前正是发展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好时机,但在国内寻找合格的、有实力的出资人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认识渐趋统一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目前社会各界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内涵和作用都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在去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金融30条”中,第一次在国家级的层面上出现了股权投资基金的提法,而且把其称之为一个行业,这无疑是对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健康发展释放的一个重要信号。
但不可否认,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当前的发展仍面临较大的障碍。对此业界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大的投资者、合格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还比较少,受到的制约还比较多,除了全国社保基金外,其他的机构投资者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监管部门还有种种顾虑。
针对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制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1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投资年会”上表示,根据这几年发展的经验教训看,在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时仍有很多原则不能动摇。
首先,要坚持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坚持适度监管的原则。第三,从中国现有的国情等各方面考虑,应坚持私募的方式,来过滤市场风险。第四,要坚持培养专业化的基金管理机构。最后,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应坚持各部门相互配合。
寻找合格出资人依然很难
政府明确的支持无疑是对PE基金管理人的一个鼓舞。但目前在国内寻找有实力的、合格的出资人对PE基金管理人来说确实比较难。如地产公司、个人富豪之类的出资人资金实力普遍变动较大,且持续性不够,而像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先后投资鼎晖和弘毅这样的案例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PE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在选择投资标的的同时也为融资操心。
“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基金的确不易,原因就在于合格的出资人难找。”以做美元基金起家的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指出,以2008年成功登陆中小板的科大讯飞为例,业界估计联想投资在其上市后获得的回报率超过30倍。对此,李家庆坦言,联想投资在这个项目上花了七八年时间,最终有此收获绝非偶然。但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人很难给管理人这么长的等待时间,即使给,期望值也比较高,这就是为什么联想投资在国内选择合作伙伴时比较谨慎的原因。
除了难以承受长周期外,部分国内出资人对于基金运营的过多干涉和对基金投资领域的过多限制,也让基金管理人对其望而却步。上海永宣投资的合伙人叶卫刚分析,出资人不愿意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来管理,主要是考虑诚信问题和附加值问题。前一个问题通过专业基金管理人这些年来的业绩口碑和法律条文已能够保证,而后一个问题则主要因为出资人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去投资同样能够做好。但去年的金融危机给了他们很大教训,很多出资人自己操刀的项目表现一败涂地,这就给了基金管理人在未来说服他们的机会。
弱市中选好基金管理人更重要
基金管理人的以上表述,在出资人眼里却是另一派景象。特别是随着2008年下半年全球PE市场募集金额的大幅下滑,市场主导者正逐渐由基金管理人(GP)转向出资人(LP)。“目前是项目多,资金少,很多项目需要资金的帮助。”作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平台的浦东科技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勇军表示,能否挑选到业绩较好且经验成熟的GP是影响LP投资的重要因素。
管理着近20亿美元资产的AciaAlternatives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徐红江也表示,今后3年到5年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规模将维持稳定,至于会不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这需要看中国GP的表现如何。她认为,在弱势市场局面下,GP和LP之间应该建立完善的交流机制,随时予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