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小幅回落,继续维持在区间内运行。隔夜国际市场美元走强,令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市场关于中国央行可能再度减息的预期升温,抑制了近期人民币升幅,预计人民币后市将保持在较为平稳的区间内波动。晚间关注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10月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此外美联储公布10月28-29日会议记录。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8293,高于18日的6.8280;欧元兑人民币报8.6234,高于18日的8.6135;100日圆兑人民币报7.0748元,低于18日的7.0778;港元兑人民币报0.88118,高于18日的0.88100;英镑兑人民币报10.1982,低于18日的10.2167。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认为,应让人民币加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给人民币持有者创造投资的渠道。她还重申,中国现在经济情况还没有到不顾负利率的状况而不断降低利率的时候。利率政策今后还要用,但要考虑国内外的息差。在外汇流动形势不确定时,先通过减少央票发行来释放流动性,而后才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而1年期央票在经历了上周的暂停发行后,18日中标利率为2.2495%,较上一期大幅下行96.03个基点,这是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7期回落,3月期央票利率最近则连续5期下行。与此同时,近期央票发行量和正回购规模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凸显央行之前提出的适当放宽货币政策的思路,同时这一现象也增强了市场对央行进一步减息的预期,进而限制了近期人民币升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人民银行近期通过调整公开市场力度和节奏,以确保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并通过引导央票发行利率适度下行,起到引导市场预期,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作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屈庆预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在11月就可能看得到,而年内又一次的降息可能出现在12月。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从动态看,世界经济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轮经济扩张的领军行业是制造业,带动就业最多的也是制造业,未来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也是制造业。因此,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将面临大的调整,制造业就业将受到冲击。如报告所述,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渐渗透至我国实体经济,就业市场亦遭受冲击,消费者支出将因此受抑,进而拖累经济增长。在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出口增长明显受阻的情况下,拉动内需,加大投资,成为政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增加就业岗位,保障国内劳动力市场稳定发展,成为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课题。
央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方面,灵活审慎是基本原则。社科院研究员周茂清认为,国务院出台的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意味着前一阶段中国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告一段落,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重点是增加流动性。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引发世界经济3至5年的衰退与低迷,中国当前政策主要取向应是防止紧缩过度,以及在外部条件恶化时,及时扩大内需。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在金融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很难避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有限。 隔夜国际市场美国公布的10月生产者物价指数季调后月降2.8%年升5.2%,差于预期的月降1.8%年升6.2%,出现创记录降幅,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因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回落。美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报告显示,9月份海外投资者净买入527亿美元长期美国证券,8月份为净买入81亿美元长期美国证券;9月份海外投资者净买入662亿美元的长期美国证券,8月份的净买入额为210亿美元。美国11月NAHB房价指数从10月份的前纪录低位14降至9,创下该指数自1985年1月份开始编纂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早间澳大利亚央行公布的11月4日的决策会议纪要显示,迅速恶化的全球经济前景,和对澳大利亚经济显著放缓的担忧,促使澳大利亚央行11月初下调官方现金目标利率75个基准点。会议纪要的基调透露,澳大利亚央行可能在12月2日的下次决策会议上维持防御态度。这意味着澳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进行,澳央行如此果断大幅减息,一方面源于对经济面的担忧,另一方面则因本国通胀形势已不及先前严峻。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们预计通货膨胀未来几年可能将成为一个问题,但它是可以控制的,并将在全球经济环境的冲击下变成通货紧缩。
晚间关注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10月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此外美联储公布10月28-29日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