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特约撰稿人 林木 发自纽约
人民币国际化最近有点热。
但这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尚进认为,一个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决定于其经济实力,货币的真正国际化往往要晚于其经济腾飞。
纵观美元发展史,美元确定其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世纪。
19世纪中期,美国已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但英镑依旧维持着其国际货币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双双超越英国,但美元仍然未能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即使一战后,英国失去了主要债权国的地位,情况还是没有改变。直到50年后二战结束,美国经济成为世界龙头,美元才终于接替英镑,成为世界第一货币。
日元也曾努力成为国际货币,尽管资产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破裂,使日本离国际货币越来越远,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到现在,日元仍在国际货币储备中占5%的份额。对当下的人民币来说,日本是很好的案例。
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好处是,中国不用再担心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贬值。对于拥有铸币权的国家来说,它基本上不用担心外债危机。美国从来不会以外币举债,因此也从不担心无钱还债。
其次,企业不用担心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日元没能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元汇率波动太大。在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汇率变化对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影响巨大。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企业可享受到的利益是连锁的。
同时,以本币融资的成本无疑更低。目前美国政府每发行100美元,就有30美元在国外流通,这相当于外国付给美国的铸币税。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则有助于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和市场需求。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人民币一旦国际化,首当其冲的将是中国货币操作和监管体系。
目前,央行通过收放银根,就可相对容易地调控市场流动性,及与流动性关联的一系列资产和投资问题。而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货币操作思路就不再是中国境内从上到下的线性系统,而是遍布全球和央行联动的网状系统。
同时,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多种条件,期间还可能经历经济波动。国际化的初级进程多从贸易行为以本国货币结算开始,高级阶段则是成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以及海内外投资的币种。相应的,本国资本账户也要全面开放,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对此次危机中爆发出来的金融巨头们在衍生品和对冲产品上的巨亏,中国公司应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