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币国际化看中国金融战略重构(2)

第一,中国尚未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也非完全自由兑换,这限制了中国通过资本项目向外输出人民币;第二,人民币汇率并非自由浮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府干预,这制约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培育,从而限制了境外居民与企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因为缺乏对冲持有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工具);第三,除B股市场与QFII机制外,外国投资者不得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境外也缺乏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这限制了人民币成长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最后,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没有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强烈意愿。

  如前所述,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与扩展,中国政府日益感受到在对外贸易与投资中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通过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来增强本币的国际影响力并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就成为中国政府的现实选择。然而,资本账户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难以一蹴而就,因此短期内中国政府采取了变通的方法来应对,这就是双边本币互换的签署以及允许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

  双边本币互换的签署并非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应对危机冲击的举措,而本身是为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铺垫工作。中国政府如果要帮助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最恰当的方式是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美元互换,因为人民币不能被其他国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

  因此,双边本币互换的签署实质上是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结算的辅助措施。一方面,双边本币互换能够给其他国家的贸易商提供人民币贷款。如果阿根廷的进口商在进口中国商品时,需要以人民币计价并进行支付,进口商可以向商业银行提出人民币借款申请,商业银行可以向央行拆借人民币资金,而阿根廷央行则可以通过与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来解决人民币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双边本币互换也能够成为中国政府回收海外人民币的一种渠道。例如,当国外出口商通过向中国出口商品获得人民币货款后,该出口商可以向本国商业银行兑换本币,本国商业银行再与本国央行兑换本币,最终外国央行通过与中国央行的双边本币互换,把人民币返还给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

  自2007年6月以来,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个中国大陆金融机构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发行了7批人民币债券,期限平均为23年,共募集资金220亿人民币。

  不难预测,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中国将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尤其是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俄罗斯等重要贸易伙伴;另一方面,中国将批准更多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结算城市,尤其是与东盟各国联系紧密的昆明、南宁,以及中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中心城市天津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微信:118116889。
货币动态

欧元风暴或邻近 数据决定一切

2009-8-6 9:47:37

货币动态

从人民币国际化看中国金融战略重构(4)

2009-8-6 9:47:3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