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沈衍琪)昨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改重启整整一个月之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7月19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7800元,这一汇率较6月19日央行重申汇改前一个交易日小幅升值0.7%。
央行于今年6月19日宣布,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最近一个月中,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供求的影响下呈双向波动走势。在7月12日至18日的一周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明显拉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四个交易日上涨,一个交易日下跌,上下波动84个基点。7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718,创下重申汇改以来的新高;7月13日又随即大幅下跌84个基点,走低至6.7802。上周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走高至6.7718,昨日又出现小幅回落。
数据显示,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升有降,最高6.7718,最低6.8275,双向波动走势明显。
在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的同时,对其他主要货币在近一个月中却走出一波下跌趋势。受美元走弱的影响,7月份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从7月1日的8.2933逐步回落至7月19日的8.7354,出现明显下跌。对英镑也从10.1488回落至10.3636。
“我国动态趋向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机制正逐步形成。”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表示。自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水平总体上经历了先贬后升的过程,先从2.8元/美元逐步走贬,而后从1994年初的8.7元/美元升至2005年7月的8.11元/美元,再到2009年底的6.85元/美元左右。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2005年汇改时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幅是0.3%,2007年扩大至0.5%。我国市场主体开始通过国际收支、外汇供求等因素动态“寻找”合理均衡的汇率水平。
(责任编辑:乔瑞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