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人民币坚挺对国家有利

  人民币会马上成为世界货币吗?中国的利率被低估了40%吗?人民币一升值,中国企业是否就会倒?……在昨天举行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兴业问学讲堂”首场讲座上,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复旦大学讲座教授、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会长成思危教授就当前环境下,国内外舆论中,对中国汇率问题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人民币尚未成世界货币

  “最近有一些乐观的论调,说"人民币马上成为世界货币","人民币将成为亚元",这种说法有问题。我不赞成。”成思危教授说。

  他表示,成为世界货币的前提能够自由兑换,尽管现在个别地方,如美国旧金山也可以拿人民币换美元,但是毕竟整个人民币兑换业务没有放开。人民币在世界货币市场上,尚没有大规模的正式交易。

  至于“人民币将成为亚元”这个说法,他认为不大可能:“欧元从提出到实现花费了10年的时间。而且欧元成功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各国的发展水平差不多。即便如此,英国至今还是使用英镑。而在亚洲,各国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国与国之间对亚元的看法不一,我们应客观对待这些问题。”

  “汉堡包理论”无依据

  针对时下不少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的问题,成思危教授坚决予以驳斥:“最近我看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内有一篇文章说中国的汇率被低估40%。文章的理由是:因为在中国,同样一个汉堡的售价要比他们便宜40%。这说明中国的货币被低估了。我认为这太没有道理了!”

  他表示,英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能相比。原因是,中国的汉堡便宜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要低很多,其次中国肉的成本可能略低一点,而粮食成本彼此差不多,由此导致的中国在售汉堡包比英国价格便宜与中国的汇率没有什么关系。

  “只有当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与英国老百姓收入相等的情况下,若还是出现中国汉堡比英国汉堡便宜的情况,那才能说明中国的汇率可能被低估了。而现在,我们的国民收入相比他们低一大截呢。”成思危教授说。

  人民币坚挺对国家有利

  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成思危教授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小幅度的升值,并非完全没有利处。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在企业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之间要有一个平衡。他说:“现在很多企业认为,人民币绝对不能升值。昨天我看一个报道说,如果人民币升值2%,中国的纺织业就完全完蛋了,我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小幅度的升值,对于老百姓并不是没有好处的,比如,出国采购、进口商品比较便宜等。”

  成思危教授表示,从当前来看,还是要首先考虑企业,毕竟当前能够出国消费的人还是少的,如果未来我们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那么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衡量,这是任何国家必然发展的过程。在当下,保持人民币相对均衡和稳定是非常必要的。“人民币坚挺,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说都是有利的。” (来源:新闻晚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微信:118116889。
货币动态

受IMF言论打压 纽元/美元跌至0.7060

2010-4-1 9:16:59

货币动态

三菱日联:欧元/美元或跌至13个月低点1.2457

2010-4-2 9:17:04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