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国百姓理财储蓄是硬道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挣钱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过日子,另一个是储蓄,在计划经济的岁月里,省钱是每家每户的硬道理,一个月三四十元工资的普通工人在省钱,一个月一二百元高工资的演员、知识分子、干部也在省钱,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省下来的钱或多或少,但是省下来干什么呢?无一例外全部都用于储蓄。

那时候的银行业务零存整取、整存整取、活期储蓄和小额贴花,被称为储蓄业务的“四大金刚”。然而,单一的储蓄又不是那样的单调,也有它独特的花样和色彩。比方储蓄摇奖、建设储蓄和小额贴花就是其中最为出彩的章节。1950年奖储蓄就粉墨登场了,这是当时广大市民除了享受人民银行提高的存款利率以外的又一大收获。

最早亮相的是1950年5月1日的有奖定期折实储蓄,满半个月当中就摇奖开奖一次,此后又开办了有奖定期、零存整取二年期、一年期、活期有奖和定额有奖的储蓄。但到了“文革”期间,不但有奖储蓄被革命,连储蓄利息的命也被革去了。

除了有奖储蓄之外,在当时风行很久的建设储蓄,也是人们珍藏的回忆。半个世纪以前,一张建设储蓄的存单,会印有如下的宣传的话语,“粮食丰收国富强,钢水淹死美国狼,增产节约风格好,人人储蓄办粮纲”,这就是建设储蓄。

在政治色彩强烈的年代,市民们将储蓄罐里积攒的每一分钱,升华为一张建设储蓄的存单,演员们将晚上吃夜宵的一二块钱,也买了建设储蓄。

另外就是贴花储蓄,它也是“紧日子”的注脚,贴花储蓄当年很风行,有点像印花税。最小的面额是1元,自己贴在空白的储蓄单上,每个月买4元,一年下来就是48元,加上利息,再多加一块钱,就可以凑满50元,再存一个定期,这一过程多少市民就是每年的一个大项目。

桑田巨变,1982年有奖储蓄重回历史舞台,而且品种更加五花八门,有定期定额有奖蓄、零存整取有息有奖储蓄、循环有奖储蓄和房屋有奖储蓄等等,可以以个人名义参加,也可以单位组织,先拿好蜂花肥皂,或者是白玉牙膏等小奖品,然后翘首盼开奖,那一年上海电视台现场直播开奖,奖品是一路飙升,头奖从现金到购买市场紧俏商品凭证,实物是从彩电、冰箱、金饰品、摩托车到房子。90年代中期之后呢,有奖储蓄就退出了金融领域。

(来自:凤凰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微信:118116889。
外汇理财

基金投资六个思路需纠偏

2010-2-23 9:02:37

外汇理财

股指期货为何遇冷?

2010-2-23 9:02:3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