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压岁钱传递着亲情和友情,牵动着一颗颗童心,折射了长辈的慈爱,培育着后辈的孝心,使这年味就更足了,也更有人情味了。
压岁钱自古就有,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岁钱也是“水涨船高”,数额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压岁钱行情看涨
记者就我市孩子的压岁钱问题进行了采访,在受访的资阳城区55名学生中,得到500元以下压岁钱的1人,500元999元的15人 ,1000元1999元31人,2000元2999元5人 ,3000元以上3人,其中最多的1人收到5000多元。
采访中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孩子压岁钱的金额与年龄呈反比:小学生的压岁钱普遍在2000元 左右,初中生的压岁钱数额则在1500元左右,相对年纪最长的高中生,压岁钱则通常在1000元左右。
随着时间推移,物价的上涨,压岁钱行情也在悄悄地“水涨船高”。二十年前,给孩子压岁钱就是十元或高的几十元,现在给压岁钱都是以百元为单位了,在资阳城区,一个人给一个孩子的压岁钱一般少则一两百,多则三五百。
这样的压岁钱当然乐坏了孩子们,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春节来临,除了吃好耍好,不少孩子还盼着压岁钱有新的“突破”。
在受访的55名学生中,有5人今年的压岁钱比去年翻倍,21人增长50%,13人增长30%,5人增长20%,11人没有增长。
开开心心消费
学生们一下子拥有了这么一大笔压岁钱,该怎样花呢?记者就压岁钱的使用采访了部分学生。
2月18日,上初一的李曦早早就起了床,梳洗后,她告诉妈妈,她要与两个同学一起逛逛商场和书店,购点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次她没向妈妈要钱,因为她已经得到不少压岁钱。
记者在电脑城、商场转悠,看见一些中学生选购MP4、手机、快译通、诺亚舟、e百分、数码相机等时尚产品。一位叫张锐的学生告诉记者:“我看中MP4的功能是可以用来阅读作文和听歌,我早想买一个,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春节有了压岁钱,我终于可以圆我的MP4梦了。”据该店一位员工称,从初四开始,来买MP4的几乎都是中学生。
在资阳城区某文具店,一位营业员向记者透露:“春节过后的生意比年前还要好,买电子产品的学生很多,今天我已经卖出了10多个。” 记者在多家卖电子产品的门市看到买主大多是中学生。
更多的学生把压岁钱用来购买书籍。春节期间我市各家书店生意也十分火,青少年读物尤其畅销,特别是各种学习辅导书、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书刊以及高三毕业生关注的2010年高校专业选报等书籍深受青睐。
当然,一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较大部分交给家长代为保管,留下一部分自己支配。压岁钱让一些学生突然“富”起来,激起他们花钱消费的欲望。节日的气氛更是孩子们开心消费催化剂。
正确使用压岁钱
一笔压岁钱,使孩子们欢喜,也使不少家长担忧。不好好引导、合理使用,它就会带来不小的负作用。压岁钱该如何使用呢,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和老师。
有学生说:“长辈给我的钱,就是我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学生说:“压岁钱应该由我们自己全权支配,父母不得代为管理和‘没’收。”也有学生说:“这么多压岁钱,我们不能全花了,从小养成浪费的习惯,既辜负长辈的希望,又对我们成长不利。”
怎样合理使用压岁钱呢?雁江七小教师王国珍说:“家长怕学生乱花钱,养成浪费习惯,应该把孩子的压岁钱收一部分代管起来,留下一部分由学生自己支配。但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压岁钱,从小学会理财。 那么,怎样使用压岁钱呢?一是交书本费,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用压岁钱来交书本费,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培养自立精神和家庭责任感。二是献爱心,可以利用压岁钱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比如,支持孩子利用压岁钱进行‘一帮一’活动,捐给困难的人,也可以捐给灾区。三是表孝心,给长辈或孤老礼物,养成敬老爱老的美德。四是买书报,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与同学交流阅读、增进情谊。五是去旅游,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市教育局基教科一负责人说,引导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处理压岁钱,也一直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很多学校加大对学生倡导艰苦朴素精神的力度,希望学生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乱花压岁钱,而是把它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资阳中学教师李文清认为,家庭要配合学校的宣传教育,与孩子做有效的沟通,明确地告诉孩子压岁钱的文化内涵,它一种社会性交往的礼尚往来,是长辈给晚辈的一种祝福,而不是用来攀比或挥霍的。
“要让孩子明白压岁钱并不是真正的‘得来全不费工夫’。”雁江一中的包老师则认为,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压岁钱使用计划和详细记录,引导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把原来要给小孩的压岁钱换成书籍、学习用具、知识类的光盘等有助于成长的各种礼物,这种方法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更能表现压岁钱的文化内涵。
压岁钱,一个让学生们欢欣鼓舞的词汇,在新春里承载着学生多少灿烂的憧憬。
(来自: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