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马骏笾 胡俊华 发自上海
随着经济复苏,美元贬值阴影驱之不散,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使其对其他多国货币出现了贬值,于是“人民币被低估”一说近期频频出现在国际舆论中,人民币正面临越来越强的升值压力。
如果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不是以基金经理或投资者的角度思考人民币汇率问题,或许可以得出下述看法——2010年人民币汇率政策难以在外界压力下大幅让步。
升值与不升值之争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以2008年7月为界,形成两条截然不同的曲线:2008年7月之前的三年,人民币累计上涨21%;2008年7月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锁定在6.83的水平,变动不大。
由于金融危机冲击,美元指数从今年三月以来持续下跌,这也令以盯住美元为主的人民币对其他货币跟着走软。以中间价计算,今年3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6.8370,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为8.5886、6.9418和9.6839,但到了今年12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27。两者比较,人民币兑美元略微升值0.15%,但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和英镑分别贬 值19.86%、12.09%和17.43%。
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快于大多数其他国家,加上人民币汇率与不断下滑的美元挂钩,令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大幅走软,引发了来自欧洲和亚洲竞争对手的抱怨,他们认为人民币因此具有不公平的优势。IMF11月初提交给20国集团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下跌,从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严重低估。
尽管升值与不升值的争论日趋激烈,甚至一些西方国家将汇率之争引向贸易争端,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市场价一如既往地波澜不惊。然而事情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折,11月央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令一些西方观察人士看到人民币或重启升值的一丝苗头。
11月11日晚,央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3季度)》,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的内容中,央行指出将“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短短二十几个字令西方一些观察人士大为振奋。美国《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央行汇率政策出现新提法”,英国《金融时报》则表示“中国央行承认人民币受到升值压力”,而彭博社则更为直接地表示,央行的表态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政策将更有伸缩性,并预测中国将在明年初让人民币升值。
至于央行口风“初变”,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新措辞主要是因为热钱再度涌入引发的担忧。
央行公开数据显示,今年9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较8月份激增4068亿元,创年内新高;而此前1~8月,新增外汇占款基本维持在1000亿元~2000亿元左右。同时,9月新增外汇占款与当月贸易顺差和FDI(外商直接投资)存在较大差额,资金流入态势明显。
如果说,央行口风初变令业内对人民币升值前景遐想不已,那么,奥巴马11月15日访华更是加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当时市场都在预期奥巴马访华将促使人民币重新踏上升值之旅。在奥巴马访华前夕,以美元计价的中国B股市场全线飙升,11月13日上证B股盘中创下一年半以来的最大盘中涨幅,多只股票封住涨停。
人民币被低估之争
有趣的是,对于“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仅从数据看就可以做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解读。一方面,自今年三月份以来,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对美元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升幅最大的是巴西货币雷亚尔。但人民币是为数不多的未升值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之一,这使它成为新兴市场中最疲软的货币之一。
另一方面,观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09年3月全球经济和金融开始企稳这段时间,可以发现,同一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变动情况显示,人民币是最坚挺的新兴市场货币,因为它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唯一没有对美元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而波兰、匈牙利等国的货币兑美元跌幅都超过了30%之多。当时许多市场观察家预测人民币将跟随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一起对美元贬值。而这样做的后果显然是向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施加更大的贬值压力。
上述对比显示,“人民币是最疲软的新兴市场货币”这一判断只是在过去6~7个月时间内才是正确的,如果将观察时间延长,即观察自危机爆发,也就是2008年8月以来各种货币的表现,就会发现人民币比其他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都要坚挺。
从2008年8月以来人民币采取的是事实上盯住美元的策略。考虑到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半年多来 “跌跌不休”,跌幅超过10%,与此同时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使得人民币在兑美元汇率基本维持稳定的同时,对欧元、日元、澳元等货币却大幅度贬值,这一点也成为近期各种贸易争端和国际舆论向人民币施压的原因之一。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评论说,“近期外界对于人民币压力显著加大,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也来自于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
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APEC峰会上表示,人民币被显著低估。在之前的中欧峰会上,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交锋点。欧方强调,希望人民币升值是一个稳定、持续、逐步的过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应该是全球退出机制的一部分。
哈继铭指出,伴随着G20替代G7成为国际间商讨金融经济局势的主要会议,更多新兴市场国家近期也加入对人民币施压的行列,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尼、泰国等,它们认为人民币今年以来的弱势导致其出口竞争力受到打击。
从政策角度重估升值可能
虽然外界压力不断,人民币升值呼声节节走高,然而经济学家的观点却出乎意料地一致,认为人民币难以大幅升值,一些机构纷纷表示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预期。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预测潜在的人民币政策变化,必须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非基金经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事实上,目前人民币汇率仍是一项工具,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变量。
升值派的另一项有力论据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而庞大的外汇储备将使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而实践经验却指向其背后的实施困难。例如在2005年7月~2008年7月,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但期间并没有带来货币政策的真正独立性。假设进行30%的一次性汇率重估,可能导致一夜间中国很多出口企业倒闭,这或许是坚持渐进式改革的决策层所不愿意承担的风险。
大摩的判断是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少在2010年中保持不变。无独有偶,高盛高华同样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预期,即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83元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预测。
哈继铭则指出,明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明显复苏之际,人民币将恢复升值,但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预计明年人民币将小幅升值3%~5%。